行,这个我能理解了。
赵磊的语气变得肯定起来,您放心,虽然我不懂那些高科技名堂,但我懂怎么打听人。
那些学校保安、宿管大妈、食堂师傅、甚至门口卖煎饼果子的,他们眼睛尖着呢。
还有孵化器那边的前台、保洁、送外卖的,都能接触到不少东西。
我让兄弟们从这些边角料入手,留意那些看起来‘有故事’的年轻人或者团队。
特别是您说的,那种不显山不露水,但又有点动静的。
很好。
王羽满意地说,你需要发动多少人,需要多少经费,你跟我说。
之前那个人情,这次一起算了。
他给出了承诺,既是激励,也是表明他的重视。
经费好说,羽少您敞亮!
赵磊立刻来了精神,至于人情…
…
您之前帮我那回,可不是钱能衡量的。
这事儿我肯定给您办漂亮了。
您需要我多久给您回个信儿?
越快越好。
王羽说,有任何风吹草动,哪怕只是个模糊的消息,都随时告诉我。
不要自己判断,把原始信息给我。
明白!
赵磊应道,那我这就去安排。
您等我消息。
挂断电话,王羽靠在椅背上,长长地呼出一口气。
让赵磊去打听科技圈的事情,这听起来有点荒诞,就像让一个拿着大刀的人去参加射箭比赛。
但王羽知道,赵磊的优势在于他的地面部队,他能触及到那些正规渠道难以获取的底层信息。
那些最原始的八卦、传闻,往往能指向最核心的人物。
如果张浩真的在某个项目上展露了头角,或者加入了某个有潜力的团队,那么在最基层的人群中,很可能会流传一些关于他的只言片语。
比如某个学生总是在实验室待到半夜、某个团队最近突然换了新设备。
某个年轻人看起来其貌不扬但说话很有条理之类的。
这些碎片化的信息,结合王建国指出的方向,或许能帮他勾勒出张浩的轮廓。
当然,他也不能完全依赖赵磊。
王建国的话并非没有道理。
他确实需要了解这个圈子,才能更好地理解赵磊打听来的信息,也才能判断张浩可能带来的威胁究竟是什么。
他打开手机,这次没有拨打电话,而是打开了浏览器。
他决定按照王建国说的,先从公开渠道入手。
行业论坛、科技新闻网站、知名高校的官网、创业投资类的公众号…
…
这些都是他需要恶补的知识。
这感觉有点像回到了高中时代,面对一堆完全陌生的课本。
只是这次的课本更加庞杂,也更加现实。
他需要从这些海量的信息中,梳理出有用的脉络,找到那些可能与张浩相关的线索。
王羽知道,这只是开始。
赵磊的情报需要时间,他自己的学习也需要时间。
而他不知道的是,张浩的不一样,可能比他想象的要来得更快,也更出人意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