将本站设为首页
收藏博览中文

博览中文

首页 书架
字:
背景色: 关灯 护眼
首页 > 被换命格后,玄门大佬杀疯了 > 第111章 石台

第111章 石台(1 / 1)

姜凝与褚玄胤对视一眼,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疑惑——姜珊在京中行事向来谨慎,如今特意派侍从跨城送密报,想必京中情况比他们预想的更复杂。她连忙道:“快让侍从进来。”

只见一名穿着青色长衫的少年走进营帐,衣角沾着尘土,显然是赶路赶来的。他手中捧着一个紫檀木锦盒,双手递到姜凝面前,恭敬地躬身:“姜姑娘,我家主子让我将这个交给您,还说京中玄师协会近期动作频繁,与柳尚书府往来密切,府中深夜常有马车出入,让您务必小心,回京路上多加防备。”

姜凝打开锦盒,里面放着一叠叠信纸,都是姜珊亲笔所写的密报。信纸边缘还带着淡淡的墨香,密报中详细记录了玄师协会近一个月的动向——他们不仅频繁出入柳尚书府,还曾多次前往城郊的“静心观”道观,且那道观是柳尚书半年前斥巨资修建的,建成后便不许外人靠近,连附近的村民都被勒令不得靠近,神秘得很。

“静心观……”姜凝眉头微蹙,将密报递给褚玄胤,指尖捏着信纸的一角,指腹蹭得纸面发毛,“柳尚书身为户部尚书,掌管天下赋税,不好好处理政务,反倒建道观、与玄师协会勾结,其中定然有猫腻。说不定苏氏养怨煞的银子,就是从他那里来的。”

褚玄胤接过密报,快速浏览一遍,眼神愈发凝重。他指着密报中“静心观每月十五接收木箱”的字样,语气沉了下来:“看来这柳尚书,与潇湘郡的苏氏案脱不了干系。苏氏养怨煞需要大量阴物,说不定就是柳尚书通过静心观给她运过来的。”

两人正说着,案上的镇邪佩突然再次亮起,青光比之前更盛,甚至隐隐朝着营帐外的某个方向倾斜,像是被什么东西吸引着。姜凝心中一动,起身拿起玉佩,玉面的暖意更明显了:“玉佩在示警,附近有邪煞,而且离我们不远。”

褚玄胤立刻拔出长剑,剑身上的紫气若隐若现:“走,去看看,说不定能找到邪师藏的其他东西。”

众人跟着玉佩的指引,往松林深处走去。胡漂亮走在最前面,雪白的毛发根根竖起,鼻尖不停抽动,时不时停下脚步,朝着某个方向低吼,金瞳里满是警惕。行至一处隐蔽的山洞前,玉佩的青光达到最盛,玉面上的纹路像活过来似的不停闪烁,连银链都跟着微微发烫。

“邪煞应该就在里面。”姜凝从怀中掏出破邪符,指尖夹着符纸,率先走进山洞。洞口狭窄,需弯腰才能通过,岩壁上还沾着潮湿的苔藓,蹭在衣袖上凉丝丝的。

山洞内阴暗潮湿,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腐臭味,混着怨煞特有的腥气,呛得人忍不住皱眉。走了约莫十几步,前方突然出现一片微光——只见山洞深处的石台上,整整齐齐摆放着十几个黑色的陶罐,每个陶罐上都刻着诡异的符文,正是在莲塘棺木上见过的岭南蛊寨蛇形图腾。陶罐缝隙中,还渗出黑色的液体,滴在石台上,发出“嗒嗒”的声响,散发着浓烈的怨煞气息,连镇邪佩的青光都晃了晃。

“是怨煞罐!”姜凝瞳孔骤缩,握着桃木剑的手紧了紧,“邪师竟将这些东西藏在这里,若任由它们吸收松林的阴气,等罐满之日,整个潇湘郡的百姓都会被怨煞缠上!”

褚玄胤上前一步,长剑出鞘,剑气直逼怨煞罐,紫气在剑身上流转:“今日便将这些东西销毁,绝不能让邪师再用它们害人,也不能让柳尚书的阴谋得逞。”

姜凝点头,从怀中掏出十几张净化符,指尖快速掐诀。符纸在空中连成一道金色的光网,缓缓笼罩住怨煞罐。随着她口中咒文响起——“天地玄宗,万炁本根,净化邪祟,还归清明!”光网发出耀眼的白光,怨煞罐剧烈晃动起来,罐内传来凄厉的尖叫,像是无数魂魄在挣扎。黑色液体瞬间蒸发,化作缕缕黑烟,陶罐也渐渐碎裂成粉末,散在石台上,被白光彻底净化。

就在怨煞罐被彻底销毁的瞬间,姜凝脑海中突然闪过一幅模糊的画面——昏暗的房间里,几个蒙面人正将一个穿着蓝布棉袄的孩童塞进黑布袋子,孩童的哭声撕心裂肺,小手紧紧攥着一块绣着莲花的布料,正是阿莲肚兜上的纹样。画面一闪而逝,快得让她以为是幻觉,可心口却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,疼得发闷。

“怎么了?脸色这么难看?”褚玄胤察觉到她的异样,连忙上前扶住她的胳膊,指尖触到她冰凉的手,“是不是怨煞反扑了?”

“没什么,”姜凝摇摇头,揉了揉发疼的太阳穴,指尖还残留着画面带来的颤意,“只是刚才销毁怨煞罐时,脑海中闪过一幅奇怪的画面,像是……潇湘郡失踪的孩童被掳走的场景,那孩子手里的布料,和阿莲的肚兜很像。”

褚玄胤眼神一沉,看向案上的镇邪佩,青光还在微微闪烁:“或许是玉佩感知到强烈的邪煞,触发了你对潇湘旧事的记忆,也可能是在警示我们——柳尚书那边,说不定还在抓孩童炼煞,这静心观,恐怕就是他们的据点。”

两人回到营帐时,姜凝想起姜珊派来的侍从还在帐外等候,便提笔写了一封回信。她的笔尖悬在纸上,想了想,除了感谢姜珊的提醒,还特意叮嘱她帮忙照看自己留在汴京的旧居——那里存放着母亲留下的玄门手札和多年来收集的符咒古籍,若是被柳尚书的人发现,不仅手札会被夺走,连母亲的遗物都可能遭毁。

侍从接过信,小心翼翼地放进怀中,躬身行礼后,便翻身上马,朝着汴京的方向疾驰而去,马蹄声很快消失在松林尽头。

姜凝站在营帐前,望着汴京的方向,风拂起她的衣袍,心里隐隐不安。柳尚书、静心观、怨煞罐,还有脑海中模糊的孩童被掳画面,这些线索像一团乱麻,缠绕在心口,理不出头绪。

热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