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乔乔说是坐双月子,可第二个月之后,就迫不及待地抱着孩子去晒太阳,和互助会的女人们一起聊天,织毛衣,裁衣服,看报纸。
还有个固定节目,就是骂婆婆,骂男人。
同时说自己的委屈,苦难。
郑乔乔就喜欢听这种八卦,听来听去,其实就是那点事儿。
婆婆还是旧时代的婆婆,可媳妇已经不是旧时代的媳妇了。
男人要训练,要执行任务,要保家卫国,自然不能面面俱到的关心妻子孩子。
郑乔乔把众人家里的事儿都听得差不多了,自己家里的事儿是一个字儿都不往外说,有人就好奇了,问郑乔乔,“乔乔,听说之前你把你老婆婆一家人害的老惨了,可看他们一家人还是对你这么好,你到底给你婆家管什么迷魂药了?”
这事儿不止一个人好奇,所有人都想知道原因。
大家都七嘴八舌地问,“是啊,你看你老婆婆,对你比对亲闺女还亲!”
“你小姑子也不生气,还跟你处的跟亲姊妹一样,你小叔子好像也特别听你的话,让往西绝对不往东!”
“你男人在家里又是洗衣服,又是做饭,之前还为了你去采石场干苦力,怎么同样是女人,你就这么好命?”
郑乔乔思考了一下说,“可能……因为我长得好看吧!”
一群女人立刻笑骂她,“得了吧!长得美的多了去了!不说别人,就说那个谁……就是救了廖教授的那个女的,人家长得被你好看,还比你有气质,天天围着你家男人转,也没见你家男人多看她一眼啊!”
“就是,你呀就是年轻,现在又生了孩子,你看你胖的……”
郑乔乔低头看看自己鼓起来还没有恢复平坦的肚皮,又摸摸脸上因为吃得好,睡得好而丰满起来的脸颊,心里有点堵得慌。
都说女人结婚后,特别是有了孩子之后,就容易发胖,自己可能真的需要控制一下体重了。
又想到月子里的时候,自己蓬头垢面,而姜晓诗打扮的清爽漂亮的样子,转头问身边一个女人,“姜晓诗真比我好看?”
女人愣了一下,认真地说,“都好看吧,你现在是刚生了娃娃,没恢复好,姜晓诗人家还没结婚,等她结了婚,有了孩子,照样不耐看。”
郑乔乔郁闷了。
刚好这时,姜晓诗来了。
上午温暖灿烂的阳光里,姜晓诗穿着细格子背带裤,大翻领的衬衣,外面还穿了一件短款的夹克衫,头发梳成两个松松垮垮的麻花辫,手里还拿着一本书,显得特别时髦漂亮又有文化的样子。
一路走过来,有不少人的目光都落在她身上。
就连郑乔乔的目光也被姜晓诗给吸引了。
“你看她穿的这一身儿衣裳可真好看,那腰细的,跟柳条儿一样!回头我也要做一件这样的背带裤穿!”
“得了吧,咱们以后肚子越来越大,人家穿背带裤是时髦,咱穿,就成了笑话了!”
“她这个发型也好看,显脸小,我梳的头发怎么就总贴着头皮,显得特别……土!”
大家羡慕欣赏的目光极大满足了姜晓诗的虚荣心,她径直走到郑乔乔面前,打量着郑乔乔身上穿的松松垮垮的毛衣,宽大厚实的条绒裤子,还有一双手工织成的毛线棉鞋,还有郑乔乔因为生了孩子,如今胖了一圈儿的脸,脸上立刻露出一种,看,老娘就是比你好看,你现在真丑,真可怜的表情。
“郑乔乔,你跟我来一趟,廖教授要见你。”
郑乔乔抱着孩子,对于姜晓诗朝她露出的胜利的目光,还有这种颐指气使的态度,自然是不高兴的。
翻了个白眼,对姜晓诗说,“第一,我又不是廖教授警卫员,更不是廖教授的狗腿子,凭什么他要见我,我就得见他?”
“第二,姜晓诗,注意你的称呼,我是你小婶婶,真是这么大人了,懂不懂礼貌!”
姜晓诗脸色瞬间变了,长辈称呼这个事儿,每次被人提起来,她都又气又无法反驳。
她压低了声音跟郑乔乔商量,“我们能不提称呼这个事儿了吗?本来我们都差不多的年纪,你让我叫你婶婶,你不觉得别扭吗?”
郑乔乔忍不住笑道,“不别扭啊!我不介意什么年纪问题,就是喜欢认死理儿,你打赌输了,就得认!”
姜晓诗就算不叫,只说,“先不说称呼的事,廖教授已经很久没能好好吃一顿饭了,廖教授可是农学专家,关系到人命能不能吃饱的问题,反正你也出月子了,就去看看廖教授,继续负责他的饮食吧!”
郑乔乔想都没想,就直接拒绝了,“他吃不吃饭,跟我没关系,我不去。”
自从知道廖教授检举了自己妻子,害死了妻子之后,她对廖教授这个人就彻底祛魅了。
廖教授对农业做出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,可他的私德方面,确实有待于考量。
多可怕的人啊,连自己最亲密枕边人都能举报,背叛。
对别人就更别提什么基本的信任和忠诚了。
姜晓诗没想到郑乔乔会拒绝,在郑乔乔回来之前,大院里有多少人想给廖教授做饭,廖教授都不赏光,现在愿意吃郑乔乔做的饭菜,郑乔乔还敢拒绝?
“你不给廖教授做饭的话,你就没资格住在大院里!”
她脱口而出。
这时,邓芳也带着四个女人走来,其中一个女人胳膊上带着红袖箍,看着挺不好惹的样子。
邓芳来的气势汹汹,站在郑乔乔面前,目光带着胜券在握的笃定,轻蔑地发号施令,“郑乔乔,你本来就不是我们大院的人,领导看在你早产的份儿上,才让你住下来,可你不仅不老实养身体,还私开小组会议,把大院里风气搞得乌烟瘴气,大院儿容不下你这样的搅屎棍!今天,你就得收拾东西滚蛋!”
又指着郑乔乔身边的几个女人,“还有你们,跟郑乔乔同流合污,一起违反组织纪律,都要写检查,在大会上做检讨!”